ENGLISH中文
整体包装设计系统 国内首创理想包装设计平台 高校包装专业统编教材《物流运输包装设计》推荐包装设计软件

信息中心

首页信息中心

秸秆人造板困局待解

 观察与思考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晓哲


    作为雾霾的主要成因之一,秸秆焚烧近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地区都在积极探索秸秆的回收利用,力避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吨。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秸秆原料化利用与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利用一起,作为重点领域被写入《“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然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秸秆利用原料化重要路径的秸秆人造板行业,正在遭遇原料成本价格倒挂和产业化困局。要实现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秸秆原料化利用率达到4%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收储困难,成本倒挂


    “市场是好,可问题是秸秆收不上来。”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龚永杰有些发愁——客户订单不断,但现在不敢接。
    万华公司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的工厂门口,立着常年收购秸秆、木材的牌子,黄底儿红字,醒目而热烈,正如工厂管理者们的迫切心情。万华的主要产品是秸秆人造板,注册名称为“禾香板”,利用秸秆为原料,以聚氨酯生态粘合剂(MDI)为胶粘剂,主打“无甲醛释放”的“环保牌”,得到市场认可。
    然而,作为原料的秸秆收储难,已经成为万华等秸秆利用企业的掣肘。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秸秆人造板的原料来源通常为麦秆和稻草。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来到万华公司位于信阳市明港镇兰店乡兰店村的收购点,省道侧面坡下一片几百平方米的空地上,整齐堆放着秸秆。
    这个收购点的经营者徐宝玉,是秸秆收购行业的一位“经纪人”。他的经营方式是,附近的农民把散装稻草拉到收购点,以220元/吨卖给徐宝玉,他用机器打包成捆后,再以360元/吨的价格卖给万华。除了万华,徐宝玉还为信阳周边的造纸厂、秸秆发电厂和驻马店的养鸭场“供货”。


    但徐宝玉说,这几年秸秆收购行情并不是很好,“农民不爱收,也没空收,就烧了。”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毗邻湖北省,粮食作物既有水稻,也有小麦,收割时间集中而短暂。
    与收割时间短并存的,是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农民对收集散落在田间的麦草无暇顾及。在大规模的城镇化浪潮中,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多是老弱妇幼人群。农忙时节,虽有农民工返乡务农,却难以弥补缺口。
“现在人工越来越贵,农民没动力收草。”徐宝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成年劳动力一天约能收4亩田、出一吨草,收购价是220元/吨,但人工费就要100多元。此外,农民从田间至收购点的运输成本也在增加。
    另一方面,现行农业生产方式并不利于秸秆收购。对多数秸秆利用企业来说,需要打好捆的草。但是收割机本身不带打捆装置,如果外置则会大大降低收割效率。
“我们也尝试过买打捆机,给农民在收割的时候装上,但太慢了,他们不爱用。”万华公司总经理于文杰说。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钱小瑜表示,过去进口的联合收割机,能够将秸秆直接切碎,实现还田,但不能进行资源利用,而且还田必须深埋,并有年数限制。
    质量要求高,也无形中提高了秸秆收购成本。秸秆价格随长度增加而上涨,“没有好原料,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好菜。”万华公司旗下木工机械(信阳)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此形容秸秆质量对产品的关键性作用。
    距离万华信阳工厂办公楼不远,有一大片空地,还有开放式的秸秆储存仓库。仓库外空地上,农用机械正在把一捆捆稻草放上车,拉出去扔掉或“白送”给其他用草企业。“这些草质量都不行,做不了板。”万华公司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旭晴很是惋惜。
    储存也是问题。由于秸秆收集的季节性,同时对储存的温度、湿度要求较高,将一年生产需要的秸秆原料储存好,也需要投入。刘旭晴介绍,万华正在盖新仓库用来放更多的稻草。
    秸秆成本已经占到原材料成本的40%以上,另一个原材料“大头”是占到55%的MDI,其价格长年居高不下。按万华实业集团副总工程师马德强的计算,如果秸秆收购能控制在300元/吨左右,就能实现盈亏平衡。
    而现实是,收购的秸秆价格在每吨300~400元不等,有的收购价格达到每吨400元以上。而300元/吨的低价秸秆,得草率很低,只能达到50%~70%,折合下来每吨实际价格甚至高于400元。


    设备攻关,产业寻路


    对于秸秆人造板生产商而言,要面对的不仅有原料秸秆成本过高的挑战,还有“探路者”的艰辛与不易。
    秸秆人造板的技术基础是木质人造板,万华公司即是整合了国内MDI、木质人造板成套生产设备及秸秆人造板制造的企业。
    万华公司董事长郭兴田曾表示,全球秸秆板产业迄今无一家真正成功,其中最大的难题是产业化。与传统木质人造板不同,秸秆人造板整个产业链都是空白,都需要制定统一的流程和标准。
    从2007年以来,万华公司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尽管生产的连续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如何进一步提升秸秆人造板的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同时降低故障率,是马德强和他的技术团队一直在攻克的难题。
    “目前产能在3~4万吨,有限的装备能力成为发展瓶颈。”马德强说。他认为,目前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还没达到产业化水平——生产能力充裕、质量稳定、成本控制良好。
    “其实我们一直在进行技术改造。”刘旭晴说。面对厂里修了又修的机器,他的心情有些复杂。
    以热压工艺为例,由于秸秆的特性,导致秸秆人造板的热压时间要比同样条件下的木质刨花板或木质中密度纤维板长得多。因此,适用于木质人造板的热压机就需要针对秸秆人造板特性进行相应改造。
    马德强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研发阶段,现在要做的是产业化——实现成套技术的转化,也就是所谓“整体解决方案”,将秸秆人造板生产进行推广,实现规模效益。
    如何扭亏为盈,于文杰的思路很清晰。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一要在目前已有的生产线上,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二要看销售价格能否上涨;三要看原料成本能否降低。
    钱小瑜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已经认可了秸秆人造板。现在对企业而言,难度不仅在于成本倒挂,“产能上不来是很大问题。”她说,工厂设备不灵,需要进行设备攻关,投入大量科研力量。另外,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规模效应。


    整体视角,行业破难


    发展秸秆人造板作为秸秆原料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已在不少相关政策中有提及。200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明确鼓励发展农作物秸秆无废料综合利用技术;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提出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2012年,《“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出台,提出积极发展秸秆生产板材和制作工艺品;今年9月最新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推广秸秆利用新技术。
    在多年的政策导向作用下,秸秆人造板等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焚烧现象得到一定控制,但是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方案》分析认为,已出台的一些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中,农民直接受益的不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缓慢。
“要实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的目标,任务仍相当艰巨。”钱小瑜说。
    不少地区正在通过行政、技术、经济手段实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计划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小麦、水稻秸秆粉碎还田及回收利用作业给予财政补贴。
    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负责人认为,一些已出台的秸秆综合利用财政补贴政策,由于补得不到位、欠力度,农民并不买账,应当研究出台进一步的补助政策。同时,各地应对秸秆回收利用给予政策扶持。
    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关于促进我国秸秆生态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扶持研究提出,政府应当完善配套措施,为秸秆生态板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钱小瑜表示,实现秸秆综合利用,首先要像粮食“颗粒归仓”一样,把秸秆集中起来,“探索建立有效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存及运输系统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目前政策还有提升空间,“政府的政策杠杆,给够力量才能调到这头。”


     题图说明



    12月7日,上海外滩被笼罩在雾霾之中。9日,中央气象局解除了雾、霾双预警。预计未来3天,源源不断的冷空气将持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华东地区雾霾也将逐渐消散。